凤阳二中课程设置方案

    发布时间:2023-11-30 15:37
    【字体:打印

    凤阳二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安徽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和《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落实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我校实际,借鉴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加强学生选修课程的管理,保障我校选课与走班的顺利实施,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致力于培养尊重生命、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公民;努力引导和培养符合高校科学选拔要求的学生,促进学校教学与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面考核,促进学生完成国家规定的课程学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坚持自主选择,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促进学生发展学科兴趣与个性特长。坚持统筹兼顾,促进高中改进教学,服务高校选拔学生,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

    三、组织管理机构

     (一) 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

     长:高怀彬

    副组长:程立军  刘军

     员:各部门负责人  年级组长  教研组长

    主要职责:全面领导组织学校课程改革与实施的全面工作。组织学习新课程改革的相关文件精神;贯彻执行国家课课程方案及省新课程改革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并落实学校课程规划及课程设置方案;指导行政班与教学班的教育教学管理及评价等工作。

    (二) 学生生涯规划指导小组

     长:刘军

     员:万永胜  耿京京  张吉海  刘辉  马汉宝  

    行政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建立学业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制度,成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组织与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研讨活动,制定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案,组织丰富多彩的职业讲座和体验活动,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负责,科学制定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

     (三)学生选课领导与指导小组

     长:程立军

     员:沈林  衡传胜  史克权  王俊  陈红  

    张吉海  刘辉  马汉宝   学科教研组长

    主要职责:制定我校选修课课程实施规划;设计和整合课程模块;确定选修课及其学分分值;学校内外教育资源的协调和配置;编制学生选课流程表;监督课程的实施和评价;制定教师的管理制度和评价标准。

    (四)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指导小组

     长:程立军

     员:李实  沈林  万永胜  杨事军  各教研组长  年级组长

    主要职责:组织编写《课程纲要》,建立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和《校本课程学习记录册》,建立校本课程授课教师档案、校本课程学生档案;负责安排校本课程表、授课时间和教室;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负责实施具体的考试、考查与评价工作。

    (五)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

     长:程立军

     员:张吉海  刘辉  马汉宝  行政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根据《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组织实施我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要建立健全学生成长记录规章制度,明确本校综合素质评价的具体要求,负责本校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全过程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审定评价结果。坚持做到客观记录,据实评价;内容全面,体现特色;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化监督,确保公正。

    四、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

    致力于培养尊重生命、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能传承优秀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的现代公民。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

    1.掌握科学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完善的学习方式;

    2.身心健康,心理意志品质突出,具有较强的自主管理能力;

    3.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兼备,具有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

    4.人格健全,拥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水平考试最终合格率95%以上;

     (二)教师成长目标

    努力造就一支观念前瞻、师德优良、信息技术应用娴熟、教学富有特色,结构更趋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教学理论会运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专题会研究、教学模式会提炼;

    2.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技能和较高水平的科研能力;

    3.拥有较强的专业精神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4.具有较强的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能力和校本课程开发能力。

    (三)课程发展目标

    整合课程资源,完善课程体系,彰显办学特色。以“培育校园文化,打造魅力凤中”的育人环境为背景,校本化基础型课程,个性化拓展型课程,特色化研究型课程,努力将“成就教师,成长学生,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办学理念融入三类课程建设中去。具体表现为四个方面:

    1.制定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实现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推进有效学习;

    2.根据学情和办学现状,个性化拓展型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3.发掘凤阳大明文化和学校教育特色,特色化研究型课程,提升人修养和科学素养;

    4.深化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应用,积累、整合、优化课程资源,服务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课程设置与安排

    凤阳二中2018年高一入学年级课程安排

    2018年高一年级课程设置

    课程科目

    周课时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5

    5

     

       

    5

    5

     

       

    5

    5

     

       

    4

    4/1

    若学生选该科目每周4课时,若不选每周1课时。

       

    3

    4/1

    若学生选该科目每周4课时,若不选每周1课时。

       

    2

    4/1

    若学生选该科目每周4课时,若不选每周1课时。

    思想政治

    2

    4/1

    若学生选该科目每周4课时,若不选每周1课时。

       

    2

    4/1

    若学生选该科目每周4课时,若不选每周1课时。

       

    2

    4/1

    若学生选该科目每周4课时,若不选每周1课时。

       

    1

    1

     

    体育与健康

    2.5

    2.5

     

    音乐与美术

    1.5

    1.5

     

    周课时数

    35

    35

     

    拓展 型课

    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

    社团活动

    每学年两周

    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统一安排

    六、课程实施

    (一)基础型课程的实施

    学校通过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细化课程标准,系统规划课程实施进程;通过全程教学质量监控,优化课堂教学环节和学习环节;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和学生学业规范,推进有效学习,完善学习方式,不断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价值取向,以推进有效学习为突破口,以“整体思考、细节落实、有效提升”为着眼点,制订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和学习环节质量标准,通过备课组组内的听课、评课活动,推进教师团队的行动学习,发掘实践智慧;通过安徽省学测平台的应用,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不断融合教与学的过程。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1.课堂教学目标的再定位:通过学科知识技能学习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学科知识技能的构建过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业规范,提升学力。

    2.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在课堂教学中,重视从文科学科发掘人文教育资源,渗透人文教育、道德教育、艺术教育、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加强人文修养,传承优良民族文化,接受多元文化的熏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健全的人生观;重视从理科学科发掘科学教育资源,通过通用科学方法的掌握,渗透最新科技成果,强化科技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提升学生科技素养;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强化探究性实验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培育科学创新精神;通过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将学科学习同技术技能训练融为一体;通过学科科学史的拓展等,强化学科教育同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提升科学素养。

    3.课堂教学方式的探索:结合具体学科特点选择适当的突破口,探索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和有效教学策略,按照计划、行动、反思、调整的过程展开行动研究。通过单元教学设计,系统思考与规划单元的教学,通过学时教学设计细化课程教学,通过安徽省学测平台整合分享优质教学资源,促进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的融合。

    4.课堂学习方式的完善:课堂教学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5.课堂教学时空的拓展:营造民主、开放、互动、发展的教学环境,重视学生的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与体验。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科学实践活动,如科普活动、野外考察、社会调查、课题研究等为学生提供参与科学实践、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开放的学习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网络资源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索,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6. 课堂教学评价的探索:逐步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导向功能,努力建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课堂教学效益不断提升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

    围绕“成长学生,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和学校教育特色,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为价值取向,不断完善科学类、人文类、艺体类三维校本课程体系,丰富拓展型课程的内涵,力求实现全员参与、自下而上、长短结合、重点突出的课程开发目标。

    1.拓展型课程的梳理、完善与开发,满足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办学理念和业已形成的教育特色将现有的拓展型课程进行梳理、整合,形成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相融合的凤中品牌课程,逐渐形成具有鲜明凤中特色的课程体系。

    2.规范完善学科拓展课程,促进因材施教,满足学生学科发展需求

    各学科组在优化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系统思考学科在整个学段实施的具体情况,充分调研、分析学情,修改、完善或编写适应我校学生发展的学科拓展课程,完善学科学习方法,发展学力、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有序、有益、有效实现学科课程的拓展。

    3.强化过程管理,分类规范拓展型课程

    规范不同类型拓展型课程的过程管理,针对其特点采用合适的管理模式。如:对限定性拓展型课程管理充分考虑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学生发展需求,纳入基础型课程教学管理体系;对非限定性拓展型课程管理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力量,集体开发,并在实施中不断调整和优化;通过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发挥特长自主开发、创新拓展课程,不断调整、充实课程内容。集中精力研发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主导性课程,确定主题内容,专项开发,优先实施,不断提升学校课程质量和品位。

    4.设计评价标准,探索拓展型课程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制定拓展型课程教学评价标准,完善机制,积极引导、激励教师改善教学活动,提高拓展型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三)研究型课程实施

    1.建立研究型课程目标体系,明确课程发展方向

    通过建立分层次、分阶段的渐进式目标体系,进一步明确课程的发展方向,围绕现代城市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和终身发展理念,开展研究型课程的实践活动,了解研究方法,增强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首创精神,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人文修养。

    2.科学规范研究过程,注重体验与知识的构建

    根据学情和课程特点,研究型课程的实施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准备阶段;

    第二阶段:选题开题阶段;

    第三阶段:探索研究阶段;

    第四阶段:结题展示阶段。

    3.探索课程评价,促进课程发展

    学校努力构建研究型课程的过程评价机制和评价流程,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形式,以及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促进学生反思改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热情,培育科学探究精神。

    七、选课实施方案

    (一)宣传推介

     (1)学校组织编制《选课指导手册》在选课前一个月发放给学生。《选课指导手册》主要包含:

    ①编制该手册的目的、意义。

    ②高中课程结构简介。包括课程总结构介绍,各学习领域所包含科目、各科目选修系列和选修模块之间关系以及系列内部各模块之间关系(相对平等的还是序列性的)介绍等。

    ③学校课程开设方案。

    ④选课与走班教学实施方案。

    ⑤学分认定及管理办法。

    ⑥导师制度。

    ⑦选课程序说明。

    ⑧选修课程简介。包括学科说明、开课计划、模块代码、开设对象、学分分配、周学时数等。

    (2)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召开学生及家长大会进行选课动员,各科备课组长要对本学科选修科目集中对学生进行宣讲推介。

    (3)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掌握指导学生选课的基本原则。

    (4)选课开始前要形成开课清单和导师与所指导学生一览表

    (二)选课实施程序

     (1)为便于管理,学校根据学生人数将年级部划分为A、B、C三个教学层次,学生在本教学层次内选课。

     (2)学生在每学年结束前三周进行下一学年的选课(时间为一周)。导师及时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特点选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选修课程。行政班班主任负责对班级学生的选课汇总工作。

     (3)学校将建立网上学生选课平台,学生在充分准备,认真考虑的基础上实行网上选课,并填写选课单。

     (4)学生将自己的选课单征得家长认可后签字确认,报年级备案。

     (5)学生必须在学校开设的选修模块内进行选课,不能跨年级、跨单元选课,对自己选修的课程,必须严格认真对待。凡经批准选修的课程,一般不能随便退、改选,如遇特殊情况一定要退、改选时,学生与家长一起要填写退、改选申请单,由班主任统一汇总报教导处,教导处批准后方可进行退选或改选工作,退、改、补选工作应在本学期开学前两周内完成,过期不再单独处理。

     (6) 教务处将学生选课情况进行汇总,并对选修模块选修人数不到三十人的进行重新选择。在每学期结束的前一周内,公布选课结果,由教务处公布各模块选修学生名单、任课教师名单以及各模块上课教室。

     (7)每学期开学前由教导处排出课程表,学生根据自己选课情况制定个人课程表。

    (三)教学班的建立和课程表的编排

    1.确定各类资源配置。学校根据学生选课情况,确定各教学班数量。安排走班学科各模块任课教师,确定走班教室安排。原则上每班学生不得超过55人,超过55人的根据学生意愿重新进行调整。低于30人,学生要重选。

    2.确定各选修模块的上课教室。本着必修模块在原行政班上课,每名同学选修模块尽可能在同楼层上课的原则安排上课教室。同时,确定教学班位置时,为提高上课效率,便于管理,原则上以选修某一模块较多的班级为母班,尽可能减少走班次数,避免一节一走班,争取整个时段都在一个教室上课。

    3.确定班主任和辅导员。政教处和教导处根据学校对新年级的资源配置情况,确定各行政班班主任人选和各教学班导师人选。为方便教学班的管理,教学班的导师主要从单元走班模块任课教师中选定。

    4.教导处会同年级根据行政班和教学班的划分及模块教学教师的安排编制模块走班教学的课程表。学生根据教务处编制的课程表制定自己的个人课程表,内容包括选修的模块、上课的时问、教室的位置。

    八、课程评价

    (一)完善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

    积极探索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采用多元评价,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学业评价不仅反映学生的学科学业成绩,还包括学生成长、发展轨迹的记录,逐步形成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评价模式。

    (二)建立促进学校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课程计划的评价。包括课程计划是否科学、合理、可行;课程结构是否合理,符合规范;教师专业素养是否满足课程发展的需求;课程资源与条件是否充分有效等。

    2.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对学校课程计划的达成度进行评价,尤其要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涉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是否合理;教学内容的组织是否恰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是否有效;师生互动是否充分;课程实施的效果是否达到预定的目标。对学生的评价主要包括学习兴趣、感受与体验、课堂参与程度、学习的有效性等。

    3.课程实施效果的评价。主要评价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学生的发展情况,学生的满意度,以及家长的反馈意见等。

    (三)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体系

    1.以发展性评价为导向,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性指标、发展性指标、全程教学质量跟踪考核指标体系,引导教师反思与改进,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品质整体提升。

    2.完善以教师自评为主,管理者、同伴、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帮助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自觉分析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让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体验成功,将经验升华为教学智慧,加快教师共同体的专业化发展。

     

    凤阳二中

    2017年12月22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