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媒体聚焦

【中安在线】抓小岗促全市,乡村振兴的“滁州模式”

发布时间:2022-06-23 15:08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包增光 阅读次数: 字体:【  

“抓小岗促全市”,是我市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法宝”。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重点工作,我市持续有力地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实现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皖东大地徐徐展开。

6月8日,在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推进会上,市委书记许继伟再次强调,要拉高标杆、干在当下,以高质量问题整改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在前列、争创一流”,确保“三农”工作不断争先进位、开创新的局面。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滁州鞍马未歇。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全省“一改两为”大会精神,千方百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决扛起乡村振兴的“滁州使命”,奋力打造乡村振兴的“滁州样板”,充分展现乡村振兴的“滁州作为”。

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前不久,凤阳县小岗村举办“2022年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共有12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35亿元。此次集中开工项目涵盖智慧农业、健康食品、乡村旅游、教育培训、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是小岗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近六年以来,小岗村紧紧扭住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这个牛鼻子,聚焦现代农业、小岗农产品加工产业园、5A景区创建、培训教育、集体资产和品牌运营五个产业平台,加快建设创新小岗、美丽小岗、实力小岗、幸福小岗,奋力推动小岗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让“小岗精神”弘扬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时代。

打造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我市以“打造百亿小岗”为“龙头”,江淮分水岭风景道为“龙身”,8个县(市、区)加快项目打包、加速产业布局,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已落实融资55.21亿元。此外,新建23个数字农业应用场景、4个数字工厂,来安、定远入选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来安县新安镇入选省级电商强镇。1至4月份,我市农村产品上行网络销售额35.5亿元、同比增长17.1%。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提出明确要求,特别是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今年以来,我市突出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发展。凤阳贡米获批创建全省“一县一业”全产业链示范县,新增8个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新增“稻虾共作”面积14万亩、总面积达114万亩,稳居全省前列。明光市涧溪镇获批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

今年以来,我市以实施“两强一增”行动为主线,以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季度一产固定资产投资、农民收入增速均居全省第1位。乡村产业发展工作获省政府2021年度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滁州一直是人才培育的沃土。

去年以来,天长市一批85后、90后优秀年轻干部先后被提拔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其中担任镇长的85后就有5人。着力提升干部源头储备质量,坚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注重通过挂职锻炼、一线实践等方式,把优秀干部源源不断地充实到“三农”战线,成为天长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人才兴则事业兴,人才强则乡村强。从全市范围来看,一批又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在广阔乡村加速涌现,他们用汗水和智慧浇灌生机勃勃的皖东大地。这得益于全市各地纷纷作出有益探索,下大力气培养、引进、用好各类乡土人才,吸引他们在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中建功立业。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如何培养“新农人”,让他们开阔视野、增长才能?如何让他们留在乡村、建设家乡?如何让他们返乡创业、回报乡村?如何持续高效促进乡村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结构持续优化、素质稳步提升?我市一直专注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让人才之花绽放于乡村振兴的沃野。

今年,我市继续加大基层人才引进倾斜力度,对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才引进,放宽学历、专业、年龄、户籍等条件要求,对紧缺岗位降低或不设置开考比例。落实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和村医“县招乡聘村用”,引导和鼓励更多人才到基层工作。

继续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今年计划新招募48名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行动,遴选就业见习基地354家,开发见习岗位近2000个,已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见习919人。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人才培养工程,全市所有中职学校均开设现代农业相关专业,专业设置向涉农方面倾斜。大力开展非全日制涉农职业教育,全市涉农专业招生已达3703人。

加强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分层级、分领域、多轮次培训县乡党政干部、乡村振兴系统干部、村“两委”成员等。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实施“滁农之星”培育工程,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提升计划。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推广电商直播专项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建设。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开展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农村专技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完善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

在全省范围内,我市率先将村医纳入养老保险保障范围,为全市在岗村医购买各类保险1343万元,发放到龄退出村医生活补助1963万元。加大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力度,符合条件的返乡创业农民工最高可申请贴息贷款50万元,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8653万元,扶持创业418人,带动就业3000余人。

为乡村振兴凝聚强大精神动力

在凤阳县,一支由505人组成的小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长期活跃在田间地头和农户中间。小岗村“美德银行”和移风易俗理事会,为每家每户发放美德银行积分存折,推动村风、民风、家风持续向善、向好、向美。连续10年举办乡村春晚,持续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美德少年”“文明新风户”评选表彰,大力弘扬小岗正能量,全面提升小岗发展软实力。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今年以来,我市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中,坚持以农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从生活脱贫到精神脱贫,文明乡风正浸入人心。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乡镇”定远县二龙回族乡,一座红艳艳的“石榴籽民族情”雕塑,已经成为凝聚民族团结的强大精神力量,让各族人民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乡党建文化中心的建成,为党员党性教育、群众学习培训和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提供重要场所。

乡村文化振兴,繁荣的是文化,振兴的是乡风,服务的是农民。今年,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市乡村文化振兴专项领导小组。市委网信办拟定小岗村网络文化主题小镇建设方案,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市文明办印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建设测评标准,推动各地公共服务资源盘活整合,推进各地中心建设提质扩面。全市138家文化场馆,170个省级农民文化乐园,50个市民文化乐园,100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部免费开放。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我市将精神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工作,鼓励农民发挥聪明才智,倡导群众自办文化,实现以文化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实,深远持久,潜移默化。1至5月份,市文明办推动8个县(市、区)志愿服务总队长牵头开展理论政策宣讲;联合开展“村规民约我践行”主题活动;市委网信办发挥“滁小美云讲堂”网上理论阵地作用,深入解读宣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市乡村振兴局与滁州日报社联合拍摄宣传推介滁州乡村振兴短视频等。

此外,市委宣传部推出以凤阳县王永好、全椒县张友才等助力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市文明办评选10名乡村籍“滁州好人”,推动乡村群众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我市不遗余力地构建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文化生态体系,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更大文化动能。

为乡村振兴描绘最美生态底色

日前,在南谯区施集镇山峦起伏、树木参天的孙岗村,七八名游客坐在树荫下野餐、赏景、打牌、逗泉,玩得不亦乐乎。“正是因为这里风景迷人、空气清新,我们这些40多年的老同学才选择来这里游玩。”刘女士一边好奇地观察葡萄泉,一边告诉记者。据了解,与风景秀丽的井楠村和碧云湖相接的孙岗村,山多地少,耕地仅约0.29万亩,林地却有4万多亩,是个天然的大氧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确保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点。今年,各地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和生活富裕,充分耦合“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内在关联,切实写好农村生态与经济双重振兴的大文章。

作为“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村庄”,小岗村的魅力,缺不了全村35.6%森林覆盖率的加成。位于典型的岗丘地带,小岗村部分地区土壤瘠薄,需要植树造林进行土壤改良。于是,小岗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村庄绿化为点、森林长廊为线、荒山造林为块、农田林网建设为框架,构建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

良好生态是乡村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过程中,我市着力提升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着力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持续做好农膜回收利用,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持续加大乡村保护修复力度,实施长江淮河生态廊道建设工程,推进“四旁四边四创”绿化提升行动,大力发展“三树一苗”特色林业产业。此外,天长市、全椒县、明光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质量。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全力落实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和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厕所革命稳步推进,全年计划完成农村改厕2.53万户。全市“户集、村收、乡镇转运、市县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全覆盖。美丽乡村建设有效实施,村庄清洁行动有序开展,水源地保护力度空前加大。

为保障上述工作取得实效,我市制定了《滁州市2022年度乡村生态振兴工作要点》和《滁州市2022年“三查一治”春季攻势——“治农村污水促生态振兴”专项行动方案》,并建立生态振兴专项工作组联络员协调机制,确保乡村生态振兴各项工作有效衔接和推进。

为乡村振兴夯实坚强组织保障

2021年6月10日,刘新乡等3名选派干部慷慨激昂地走进定远县张桥镇管李村,成为光荣的第八批驻村工作队队员。熟悉村情村貌、调查走访群众、与村干部交心交流,三人很快进入状态。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迅速统一思想,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三年发展规划,确定以党建引领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拓宽增收路径,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富,为实现“产业强、生态美、乡风好、百姓富”的新目标而奋力拼搏。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像刘新乡这样的第八批选派干部,去年,我市已经向146个村派驻438人,他们业已成为建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组织是保障,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加强党的领导,推动组织振兴,是凝心聚力、应对困难挑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和根本保障。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直接联系群众的纽带,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走好“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在乡村振兴队伍选育工作中,我市以镇、村集中换届为契机,配强两级班子、建强“领头雁”队伍,在圆满完成镇、村换届任务的基础上,班子较上届实现“年龄降、学历升、结构优”。同时,狠抓队伍培育管理,对6877名村干部进行全覆盖轮训,提升履职能力;全面推行换届后“开门一件事”“擂台比武”活动,展现新班子新作为;组织开展选派工作“六项行动”,推动选派干部真履职、起作用。

乡村要发展得好,缺不了好的班子和带头人。近些年来,小岗村通过“内部选”“外部引”“上级派”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委班子,使年龄、学历结构进一步优化,战斗力、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建立了省指导、市主导、县乡统筹、村抓落实、第一书记负总责的工作机制。围绕乡村振兴的战略总要求,持续发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基层党建实现新提升,农村改革闯出新路子,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乡村治理取得新成效,奋力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小岗样板”。

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广、接触最多,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抓小岗促全市”,我市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全市1021个村星级以上党组织达75%。抓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突出发挥3个“国”字号改革试点优势,巩固拓展资源发包、物业租赁、资产经营等发展路径,深化“村企联建”成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截至2021年底,全市1021个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37.9万元、同比增长34.6%,50万元以上集体经济强村达22.8%。

在乡村治理能力提升中,我市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试点,在天长市全域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推动形成党员带头、干部示范、人人守诚信、村村讲信用的善治氛围。目前,天长共评定各类信用主体9.8万个,累计发放信用贷款9.1亿元。实施党建引领乡村网格治理,将全市1021个村划分为6400多个网格,建立网格党支部,配强网格力量,织密农村红色网格。

接下来,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责任,以农村基层组织振兴带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六亮”行动,纵深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励村干部干事创业,抓实党建引领乡村网格治理。在乡村振兴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农村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真正把农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作风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