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联播

凤阳:着力保护地名文化遗产

发布时间:2024-04-25 10:55 来源:凤阳县民政局 阅读次数: 字体:【  

凤阳是安徽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帝王之乡、花鼓之乡、改革之乡、石英之乡、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遗存丰富。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居住,春秋时期为钟离国国都,唐宋为重邑,元代出了个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后在家乡首建中都,并赐地名“凤阳”。 “凤阳”作为地名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历史上最盛时期是明朝中期凤阳府时代,当时府纳10州24县(范围包括今安徽省东北部及河南和湖北一部分)。

明中都皇故城是安徽省唯一一座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凤阳县秉承“一座中都城 凤阳城市魂”理念,将明文化作为城市文化之灵魂,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倾尽全力,其中包括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地名命名,传承历史。历年来,凤阳县的地名命名、更名均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前提,程序规范、决策慎重。一是凤阳县城区的道路命名,在原明中都城道路原址或附近的街路,均采用明中都城原街路名,如西华路、东华路、左辅路、右弼路、云霁街等;二是经过明中都城建筑遗址附近的道路采用遗址地名命名,如教场路、演武路、功臣庙路等;三是选用明中都城28街、104坊名称作为路名,如顺城路、宜文路等;四是凤阳府治遗址附近街道以凤阳府方位命名,如府东街、府西街等;五是采用明代部分皇帝年号命名,如洪武大道、永乐路等;六是我县临淮关镇是座千年古镇,道路主要以古濠州文化命名,如濠州大道等;七是钟离古城位于现板桥镇及凤宁产业园位置,该区域道路命名采用钟离文化为主,如钟离大道、古城路等;八是城区住宅小区基本采用中式文化或明中都104坊名称命名,如顺城坊、中和坊、瀚林苑等;九是城区公园基本采用明中都文化命名,如武英公园、文华公园等。

文字记录,明了出处。县委主要领导、县政府分管领导非常重视地名文化传承工作,指导县地名办编纂了《凤阳地名文化溯源》一书,并分别为书做序。全书共分八篇,67.8万字,囊括凤阳地名数百条,插图50余幅,涉及境内所有代表性地名。其中既有山、川、湖、塘、坡、岗等,也有街、巷、市、坊、道、路等;既有县、乡、镇、村、社区及自然村等,也有寺、庙、庵、观、祠堂及建筑物等;既有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的名称来历,也有历代帝王、乡贤、名人与凤阳的地名,尤其朱元璋与凤阳及明中都的地名。可谓一书在手,帝乡凤阳地名的由来、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等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古村古镇,留住乡愁。凤阳县临淮关镇通过省民政厅第三批千年古镇认证;考城村通过省民政厅第八批千年古村落认证。临淮关镇地处淮河中游,是安徽省四大历史名镇之一,古为濠州治所,是八大关之一,知名度高,是淮河流域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有重要的传承价值。考城村地名历史沿用1700多年,经历了东晋时期的“永嘉南迁”和明初的“江南大移民”两次大移民,历史名人颇多,文物古迹遗存丰富,宗族文化保存良好。凤阳县通过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认证,提高了地名文化遗产的社会认知度、知名度,传播了特有的地域文化,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旅游建设打造了知名品牌。

编纂名录,保护遗产。凤阳县地名办正在编撰《凤阳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内容涵盖政区地名、历史文化民村、古桥梁、古建筑、古街巷、古寺庙、古陵墓、历史地名等重要地名文化遗产,详细考证了地名的发展沿革、来历含义等,记述了与地名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内容。该书以地名知识为载体,从地理、历史、语言、文学、民俗等各角度全方位展现凤阳历史风貌,将引导人们发现地名背后的深厚人文底蕴、文化内涵,进一步保护地名文化遗产。

凤阳县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地名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人民对历史的见证、时代的记忆、情感的寄托。我们正在对丰富的地名文化遗产资源加以保护,努力将“凤阳”打造成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